近年来,涟水县涟城街道以“争先进 做示范 当先锋”行动为载体,创新实施“四式四有”工作法,激发党员内生动力,促进党员作用有效发挥,全面提升党员队伍建设质量。
拧紧“责任式”链条,让在职党员有“压”。依托党员积分制,制定在职党员量化考核评估标准,从党性修养、工作绩效、学习能力、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等方面进行日常考核。采取“季评期考”方式建立党员自评、党总支(党支部)初评、党工委复评三级考核评价机制,将年度党员积分评定结果作为民主评议党员和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平时考核、评先选优的重要依据,激励在职党员争先进、做示范。该街道176名机关在职党员到村(社区)报到,主动认领志愿服务岗位762项,开展宣传143场次,收集解决“微心愿”200余件,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316场次,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紧扣“定岗式”引导,让无职党员有“为”。通过党员认岗、群众点岗、支部定岗、公示明岗、培训上岗“五步法”,结合基层治理、乡村振兴、人居环境等工作重点,设置思想政治类、“三务”监督类、公共事务类、经济发展类、志愿服务类等岗位,推进无职党员网格化设岗定责。建设过硬党员队伍,引导无职党员主动认领工作任务,采取个人自评、党小组互评、村(社区)党组织考评、街道党工委审核、政务公示“五个步骤”,全面评议无职党员承诺践诺情况,并与党员积分挂钩,作为年度考核、民主评议、评先选优的重要依据。广大无职党员积极参与示范引领、服务群众、政策宣传、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开展宣传宣讲活动170余场次,化解邻里矛盾纠纷70余起。
狠抓“跟踪式”管理,让流动党员有“家”。建立流动党员登记制度,开展“线上+线下”双向摸排,动态更新流动党员管理台账。在流动党员相对集中的地方成立流动党员党组织,着力推动294名流动党员纳入流动党组织管理。建立党员云端学习机制,依托“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和“江苏先锋”“涟水党建”微信公众号、流动党员微信群等载体,开展“线上送学”活动,实行“支部委员包片、普通党员包人”的联系服务模式,通过电话联系、定期发送微信等方式,确保流动党员的学习教育“不掉线”。开展“‘涟’接你我 ‘城’心服务”行动,打造22个流动党员服务暖心驿站,协调人社、司法、教育等部门,为流动党员提供技能培训、子女教育、医疗养老、劳动纠纷处理、法律援助等服务270余次。实施返乡流动党员“归家入学”行动,利用流动党员集中返乡探亲契机,开展返乡流动党员职业技能、法律维权、创业指导等培训17场次,帮助流动党员提能力、长知识、强本领。
聚焦“能动式”帮扶,让老党员有“力”。充分利用中秋、春节等节日开展“送温暖”走访慰问活动,帮助流动党员解决实际生产生活难题,把党的关怀与温暖送到老干部、老党员和困难党员心坎上。广泛开展“共绘新蓝图,银发谱新篇”活动,着力打造“银发涟心”党建品牌。探索搭建老干部、老党员作用发挥平台,鼓励老干部、老党员担任小区党组织书记、楼栋长和党员中心户,发挥老党员人头熟、人脉广、威信高等优势,帮助调解各类矛盾纠纷,广泛参与社会治理。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开展“银龄党员讲传统”等宣传教育活动,鼓励老党员在基层社会治理、弘扬文明乡风、推动移风易俗中发挥作用,真正实现老有所为、老有所用。
通讯员 赵天娇 洪梦雪 刘岳文
融媒体编辑 袁玥
责任编辑 白留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