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是制裁犯罪的剑,也是保护我们的盾。”初冬时节,淮安市“向阳花”损害修复工作站内暖意融融,律师戎明杰正结合典型案例,向20多名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讲解法律知识。
在淮安,像戎明杰这样专门服务女性、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的律师还有很多。今年以来,淮安市司法局创新实施“守护花开·巾帼助矫”公益服务项目,组建律师服务团,初步选聘50名女律师,为矫正对象提供法治宣传、法律援助、关爱帮扶、就业创业等多方面服务,让孤雁归航,让人生重来。
全过程,教育矫治“多管齐下”
钱敏(化名)自小父母离异,家庭教育缺失以致走上歧途。“刚接受矫正教育时,她情绪不稳定,有抑郁和焦虑症状,还严重酗酒。”矫正对象态度不端正,洪泽区社区矫正中心工作人员没有简单训诫处罚,而是专门邀请律师、心理咨询师组建帮扶队伍,对钱敏进行心理疏导,还多次上门走访,鼓励其父母营造包容、理解的家庭氛围。
多管齐下,钱敏思想大为改观,现已顺利完成网络技能培训,在当地做直播工作。“大好的青春被我浪费了,我要把时间补回来,今后活出个样子来。”谈起过往,钱敏后悔地说。
社区矫正,划红线只是手段,解心结才是根本。针对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市司法局委托“守护花开”巾帼律师公益联盟指派一名善于做思想工作的女律师加入矫正小组,全过程参与教育矫治工作,引导其自我反省;针对女性社区矫正对象,邀请心理辅导老师、技能培训师开展心里疏导和技能培训,助其顺利融入社会。
截至目前,“守护花开·巾帼助矫”公益服务项目律师加入矫正小组138人次,参加入矫宣告、入矫谈话83人次,参与实地走访65人次;邀请专家开展心理辅导24次、创业辅导22场次,帮助200余名女性社区矫正对象重返社会。
全领域,法律服务“多点开花”
“她脸上有伤,还下意识地往人群里躲。”年初,“守护花开·巾帼助矫”服务团律师李丽、杜姗姗在参与社区矫正教育工作时,发现矫正对象李梅(化名)神情异常。经了解得知,她遭到前夫骚扰、殴打。李丽随即建议她收集前夫施暴证据,服务团则全力协助她向人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有了你们的保护,前夫再也不敢骚扰我了。”对于律师的帮忙,李梅感激不已。
做通思想解心结,做好服务解烦忧。
在参与社区矫正工作过程中,“守护花开·巾帼助矫”服务团不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还不断扩大服务范围,全面推广“全领域”服务模式,面向全市女性、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免费提供线上线下法律咨询。
项目实施以来,“巾帼助矫”项目律师已举办法治宣传讲座43场次,受众737人,免费提供线上法律咨询64人次,免费提供线下法律咨询291人次,受理法律援助案件3件;“淮安市守护花开巾帼律师公益联盟”微信公众号推出“每周普法”专栏文章22期。宣讲、咨询、援助……多点开花的法律服务,为矫正对象摆脱困境提供坚实支撑。
全方位,人文关怀“多方联动”
“我这一身病都没放弃,你们还年轻健康,更不能自暴自弃……”今年10月,在金湖县司法局社区矫正中心,即将解矫的倪文(化名)向其他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敞开心扉。
倪文患有败血症,此前又因犯诈骗罪被判缓刑,一度对生活失去信心。金湖县司法局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与其就医的医院协调,为其建立健康档案,定期为其进行体检和病情监测。同时,常态化邀请倪文参加心理健康讲座和小组活动,让其在与其他社区矫正对象的交流中,获得情感支持和心理安慰。如今,倪文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重拾对生活的信心。
淮安坚持严格执法与人文关怀相结合,深化协同联动机制,主动联合妇联、民政、卫健、教育等部门,针对性开展扶贫济困、捐资助学、医疗服务等关爱帮扶活动。今年以来,淮安已为女性、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开展关爱帮扶活动46次。
值得一提的是,淮安市司法局还协调法院延缓收取1名生活困难女性社区矫正对象2万元罚金,落实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并帮助其解决孩子落户和上学问题。
孤雁归群,为时未晚。淮安市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尚武表示,未来将继续积极整合全市法律资源,不断延伸“守护花开·巾帼助矫”公益服务项目深度和广度,为女性、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提供更加精准的公益服务,助力其摆脱阴霾、回归社会。
通讯员 方伟 胡加云
融媒体记者 王舒
融媒体编辑 袁玥
责任编辑 白留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