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网-淮安网-淮水安澜

城市记忆 | 干鱼巷:藏在古镇里的独家记忆

小巷的名称从何而来呢?原来与一个保家卫国的故事有关。明朝嘉靖年间,倭寇多次进犯淮安,烧杀抢掠无所不为。因母亲去世,状元沈坤在家守孝。他看到家乡受到外族的侵略,便变卖家产,募集兵勇组成一支抗倭民兵,与敌作战。时人称之为“状元兵”。“状元兵”曾配合巡抚李遂在淮城、柳浦湾、姚家荡一带大败倭寇,歼敌无数。其中有一位不知名的英雄,姓刘,善使双刀,杀敌英勇,人称“双刀刘”。为纪念这位英雄,官府将他居住的地方改名为双刀刘巷。

城市记忆 | 走进双刀刘巷 探寻保家卫国的历史记忆

赵启瑞 摄

明永乐年间,平江伯陈瑄总理漕运,为避开淮河山阳湾风涛之险,以便舟航,循宋乔维岳所开沙河运河故道,导水由淮安城西管家湖至鸭陈口入淮,命名为清江浦河。河上建板闸、移风、清江、福兴、新庄五道节制闸。陈瑄还在当地创办了全国规模最大的内河漕船厂——清江督造船厂,造船场地沿清江浦河南岸排开,从板闸到韩城,连绵20余里,由工部分司管理。清代,朝廷每年下达清江船厂的造船任务约560艘,造船量超过明代。淮安因此成为全国漕船制造中心。

明永乐中期,在清江浦河南岸建立漕粮转搬仓——淮安常盈仓,有800间仓房,可容纳150万石漕粮。常盈仓由户部分司监理。清袭明制,沿多革少,常盈仓一直得以延续。淮安因此成为漕粮转输中心。

两淮,向来是海盐的主要产区,有“天下盐利淮为大”之说。由官盐商垄断经营。淮北盐运分司署初设涟水,后改设淮安河北镇,盐商聚居的河下,遂为“富甲一郡”之地。明弘治年间,邱浚过河下西湖嘴时咏道:“十里朱旗两岸舟,夜深歌舞几时休。扬州千载繁华景,移在西湖嘴上头。”后法久弊生,淮盐严重滞销。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两江总督陶澍首先在淮北实行盐政改革,打破官商垄断,又规定盐斤必须运到淮阴西坝“栈积”,然后由岸商运到各地销售。西坝因而繁荣起来。明清时期的淮安,一直是淮北食盐集散中心。

“五大中心”支撑的淮安

府学街:古城里最有文化气息的老街

淮安老地名 | 轮埠路:重聚烟火气,老街成了“网红打卡地”

巳巳如意 ——淮安蛇文化述略

史志军到清江浦区接待信访群众

我市部署内河水域非法捕捞行为集中整治工作

2024年度淮安市创新型领军企业名单公布

淮安商标业务受理窗口获评全国优秀商标业务受理窗口

淮网,淮安网,淮水安澜,淮安新闻,淮安美食,淮安人才,淮安房产,淮安家居,淮安汽车,淮安教育,淮安旅游,淮安分类信息苏ICP备2024099737号-1苏ICP备2024099737号-11

 苏ICP备2024099737号-11